「親人過世」也要發文的人,都是什麼心理?根本摸不透!

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,朋友圈成了我們分享日常生活點滴的平台,但它在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無形放大了人們的慾望和本性。

社交媒體的每個點讚和留言,對發文者來說、無疑是一種肯定與鼓勵。

那麼,如何能吸引到他人的注意呢?


Advertisements

世事無常,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!

當家中有親人離事,對於生者而言,這是沉重的打擊、深刻的悲傷。

有人選擇沉默,有人選擇痛哭,也有人則選擇在朋友圈表達哀悼。


那些在親人過世時、在朋友圈發文的人,心裡究竟是怎樣的思考?

人心難測,你真的能洞察其複雜性?

許多人認為,將親人去世的消息發在朋友圈,是對逝者的不敬。

既然人已長逝,我們應該讓他們平靜離去,而不是透過這種方式、讓逝者再次成為焦點。

因此,那些在朋友圈公開分享這種重大悲痛的人、常會被人不齒。


Advertisements

實際上,不論從哪個角度看,將個人生活瑣事分享到朋友圈的行為,很大程度都是為了吸引他人注意,

這種行為實際上是在滿足個人被尊重、被認可的需求。

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(Maslow's hierarchy of needs),人們天生渴望他人的尊重與認可。

因此,那些將親人逝世的消息分享到朋友圈的人,也是在滿足這種內心的需要。


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,人的本質存在自卑感,他在其理論中提出了「追求優越」和「自卑與補償」兩大概念。

對那些將逝者信息公開的人來說,這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普通事,他們像分享其他日常一樣、在朋友圈發文。

通常,往往是一些思維尚未成熟的年輕人,他們還沒意識到可能造成的影響...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