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僧說:一個人修行到「四個至高境界」 證明他「功德圓滿」已經成佛

當一個人,依持善心,看破生死難題,坦然面對死亡,在有限的生命里,活出自己的精彩,這才是成佛前該有的先兆。


Advertisements

03、吃虧不計

高僧說:「難得糊塗就是不糊塗,吃虧不計更是一種悠然處世的技術,以寬容心饒人,以平常心處世,有這種大仁大義的品德加持,那就真的離佛不遠了。」

吃虧不計,其實講的就是捨得二字,得是一種能力,舍是一種境界,現實中很多人就是因為忽略了捨得的重要性,經常為一時得失而斤斤計較,所以才會停滯不前,多生迷惑困擾。

要知道,拿得起,放不下,那無疑是自己在給自己徒增業障不順,唯有放下得失心,淡泊名利,還自己一個愜意,才能在塵世中做一個真正的逍遙人。

據佛門記載:釋迦牟尼在得道之前,也曾受過不少同門的刁難挖苦,但他卻仍能以平常心待人接物,既不起嗔心,也不計較得失,回過頭來,還會去感謝那些給予他逆緣的人。

感恩他們賜予自己的磨難,正是因為有如此寬厚平和的品性,釋迦牟尼才能克服修行路上的重重障礙,最終立地成佛,受世人敬仰。

Advertisements


在很多人看來,吃虧是一種百害而無一利的禍事,世人常常忌憚它們的存在,唯恐避之不及。其實不然,這種看法顯然是非常膚淺片面的。

吃虧,實際上是一種大智若愚、寬懷忍讓的處世智慧之道。懂得吃虧而不心生計較,快樂自當如影隨形。

Advertisements

世間難有兩全齊美之策,以歡喜心處世事事歡喜,以計較心處世事事悲憫,人生活的安逸還是繁瑣,不過是自己一念的抉擇,關鍵還是看自己是否能夠學會取捨罷了。

故而,計較吃虧是我執之心從中作祟,人唯有不計較吃虧,才會圓滿自在,超凡脫俗,即可成佛。


Advertisements

04、逆境不煩

高僧說:「人,不僅要能夠享受福報,更要學會忍受苦難, 順境自當不驕,逆境更當不煩,在飽嘗辛酸的過程中, 仍能提醒自己不斷努力, 迎難而上, 力求超越。如此才能堅定自己的志向,觸碰自己的成佛之道。「

人生在世,世事無常,遭逢不順逆境,是人生常態。逆境帶來的後果或輕或重,其影響也因人而異。

之於弱者而言,逆境是難以言喻的痛苦,是對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打擊,它們足以摧毀人們的意志,消損人們的熱情,讓人頹廢消極。

但對於強者而言,逆境則是上蒼賜予自己的寶貴財富,是精進自己,修繕自身的機遇良緣,他們更是可以通過逆境的考驗,來成就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。

俗話說:「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」。身處逆境而不心生倦怠怨恨的人,往往能夠通過逆境的磨礪,讓自身得以升華。

Advertisements

這種人往往具備佛陀的品質,能夠把生活中所有的挫折,當做自己通往成功路上的墊腳石、磨刀石。可以像佛陀一樣,遇逆不避,遇難不棄,遇苦不怨。


遭遇不順時能夠及時調整心態,根除內心的雜念和煩惱,在痛苦慢慢消除阻礙。做到如此,便能在眾生之中脫穎而出,閃耀自身的光芒,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豐功偉業。

有道是「佛是過往的眾生,眾生是未來的佛」,每個人身上都具備著佛緣,關鍵在於自己,是否能夠貫徹融匯佛的言行舉止心念。

若能以一顆平常心去處世,做到為善不執,老死不懼,吃虧不計,逆境不煩,那自己也將會獲得至高境界,鑄就功德圓滿,躋身諸佛的行列中來了。



文章來源:網易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