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聚餐!老人和子女「最好的相處模式」 是堅持「梅拉賓法則」會促進老有所養
關於贍養老人的問題,有人將其比喻成「和尚挑水」。
子女就是和尚,結果就是——一個和尚挑水喝,兩個和尚抬水喝,三個和尚沒水喝。
老父母以為,多子多福,到頭來子女多了,你看著我,我比對你,誰都不願意吃虧,誰都覺得自己最吃虧,總有撂挑子的理由。
事實上,在子女成家之後,老人和子女的關係,就不再是一家人,而是幾個家庭相處的模式了。很多情況下,要用到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。
過年、過節,邀約子女一起聚餐,飯局之中見人情,看起來不錯,但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。吃喝也多半是表面的客套,或者礙於傳統習俗,並沒有真正處理養老的問題。
心理學家、博士梅拉賓在1971年提出一個觀點:人與人打交道,對他人的印象,約有7%取決於語音信息;輔助表達的方法如手勢、語氣等則佔了38%;肢體動作所佔的比例則高達55%。
Advertisements
人們根據梅拉賓的觀點,總結了7/38/55定律。簡單來說,好的關係,需要少說,多良好形象,常積極行動。
老人和子女相處,堅持「梅拉賓法則」,會順溜很多,促進老有所養。
Advertisements
01
少說閑話,沉默是金。
有人說:「為什麼年輕人都很厭煩老人的嘮叨?」
很快,他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。
一個匿名網友順勢吐槽了自己的經歷:買了綠色的裙子,得意地自言自語「配上白毛衣,更好啊」。
Advertisements
老人馬上回一句:「非得買白的,多不好看。」老人認為,這晚輩穿白的,似乎有披麻戴孝的意思,很忌諱。
網友一大早,要煮雞蛋兩個。
老人馬上反對:「昨天還有沒有吃完的餅,可以當早餐。」是的,老人什麼都捨不得扔,昨天的東西,今天接著吃,還強加給兒女這樣的習慣。
終於,網友總結了一條定律:「給我的感覺就是她管天管地,管你拉屎放屁,走路先邁的左腳,她也能嘲諷一波,規範你先走右腳。」
一個人的嘮叨,可以讓人多討厭,可見一斑。
思想家蒙田曾經說過:「沉默較之言不由衷的話更有益於社交。」
很多父母,一直在為了兒女好,因此一直在囑託兒女,到什麼時候要如何。看到兒女不對勁的地方,是一定要指出來的。還真的不如沉默,讓兒女自己決定。
Advertisements
兒女已經成年了,不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,什麼都順從父母的人。
當父母對兒女的一切,都指出毛病的時候,這就是矛盾;對兒女的過去,反覆 咀嚼的時候,無疑的翻舊賬;對孫輩嘮叨,也會讓兒女煩躁。
做一個安靜的老人,靜坐常思己過,閑談莫論人非,更受人歡迎。
02
多有笑臉,主動示好。
我的言行,除了需要表達的東西,很明顯的東西,還有很多的輔助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