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飛機墜毀!清大高材生「從9千公尺跳下」一年後才找到 父母卻冷回「拒絕領走大體」
2017年3月,一架小型飛機因燃油耗盡、降落在加拿大某小鎮,居民都紛紛上前查看,機身已受損嚴重,但奇怪的是,飛機內部和周圍、竟然一個人都沒有!
過了一年多,這起墜機事故才有了點線索,種種線索都指向飛機駕駛員、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榮新,榮新畢業於清華大學,帶著夢想來到美國求學,如今卻失去了生命。
當美國警方聯繫到榮新父母,想讓他們將遺體領回時,榮新的父母卻拒絕了,還表示就讓他死在美國吧...為什麼對親生兒子這種態度?榮新在墜機前,又做了什麼才會從駕駛位消失?
榮欣是個聰明絕頂的清華大學畢業生,這個「天才少年」的人生,就像雲霄山車一樣起起落落,最後竟以一種誰也沒想到的方式、草草結束了,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2017年3月15日...
那天,加拿大的天空中,一架小飛機突然失去聯繫,飛行員彷彿人間蒸發,他是在美國讀博的中國留學生,一個搞人工智慧的高材生,怎麼會駕駛飛機,還莫名其妙消失了?我們得從頭說起,榮欣從小就是個愛仰望天空的孩子,在家鄉長春的藍天下,他常常躺在草地,看著飛機劃過天際,幻想有天自己也能飛上天。
小榮欣總是嚷嚷著「長大要當飛行員」,而媽媽則希望孩子能成為科學家,沒想到,榮欣兩個夢想都實現了,上了清華後,他如魚得水,學習成績棒得不得了,但他沒有忘記飛行夢,每當課業壓力大時,他就會跑到北京郊外的小機場,看著飛機起落,彷彿聞到了自由的味道。大學畢業後,榮欣決定去美國深造,他想學習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,同時實現飛行夢想。
然而,他的父母並不贊同,這他們希望兒子能留在國內發展,倔強的榮欣獨自飛到了美國密歇根州,不僅攻讀了人工智慧博士學位,也如願以償地考取私人飛行員執照。天空成了他逃避壓力的避風港,看似光鮮亮麗的留學生活,背後卻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。學業壓力、文化適應、家人期望,這些都像重擔一樣,壓在榮欣肩上。
他在日記裡寫道:「只有在天上,我才能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氣。」誰能想到,這個滿懷理想的天才少年,最後會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告別世界?2017年3月15日,榮欣租了一架小飛機,這一飛,就是永別,當飛機殘骸被發現時,所有人都震驚了。
那天,榮欣像往常一樣,說要去飛行。榮欣的老婆阮女士、以為丈夫只是去放鬆。凌晨2點左右,榮欣獨自來到密歇根州的小型機場,租了一架1984年生產的塞斯納172P型私人飛機,夜間飛行的風險可比白天大多了,榮欣似乎刻意選了這個時間,也許是為了避免被人發現和阻止。
飛機起飛後,一路向北,越過了美加邊境,接近加拿大領空時,事情變得不同尋常。從雷達數據可見,飛機高度開始急劇上升,短時間內從5000英尺爬升到了9000英尺,這種爬升速度對小飛機來說,是非常危險的,已經接近小飛機的極限飛行高度了。
就在飛機抵達最高點,雷達信號突然消失了,調查人員推測,榮欣可能打開了艙門,縱身跳了下去。高空中的低溫和稀薄空氣,加上高速下落的衝擊,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。飛機在失去控制後,最終因燃料耗盡而墜毀。當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,沒有發現任何人,飛機殘骸周圍的雪地、也沒有任何腳印,這進一步證實了榮欣可能早就跳機的推測。
這一切看起來就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告別,榮欣選擇了他最愛的方式——飛行,來結束生命。他用一種浪漫又殘忍的方式,向這個世界說再見。然而,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,榮欣的失蹤引發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。加拿大和安大略省警方,在荒野地帶展開了艱難的搜尋,但是,複雜的地形、茂密的植被,給搜救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。
他們使用了各種先進的搜救設備,包括熱成像儀、搜救犬,但始終沒有進展。直到事故發生一年半,才出現了轉機。2018年9月,密歇根州的一個偏遠地區、傳來了重大發現。
那天上午,密歇根州的一位居民在樹林散步,發現了一些人骨,這個消息立刻引起警方高度重視,他們迅速封鎖了現場,並邀請法醫專家鑒定。經過初步檢查,專家們認為這些骨頭很可能屬於一個成年男性,但要確定是否就是榮欣的遺骸,還需要進行更詳細的DNA比對。
這個過程可不簡單,足足花了好幾年時間,終於,在2021年12月,DNA比對結果出來了。這些骨頭確實屬於榮欣,消息傳出後,榮欣的朋友們紛紛表示哀悼,他們難以接受、曾經充滿才華和活力的年輕人,如今只剩下一堆白骨。
然而,當警方聯繫榮欣的父母,如何處理遺體時,榮欣的父母卻冷冷表示:「就讓他死在美國吧。」簡短的一句話,道盡了他們與兒子之間無法彌合的裂痕,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憤怒,但也有人表示理解,認為這可能是父母表達悲傷和失望的一種方式。
榮欣的妻子阮女士,在得知DNA比對結果後,向法院提交了正式的死亡聲明請求,所有證據都表明,飛機是因燃料耗盡而墜毀,而飛行員在墜機前、就已離開飛機,飛機上沒有降落傘或救生衣,而且飛機當時在9000英尺的高空巡航,榮欣沒有生還的可能。
最後,在榮欣的朋友和同事們的幫忙下,他的遺體在美國安葬,喪禮上,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朋友們聚集,追憶這位才華橫溢、卻英年早逝的年輕學者。
榮欣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社會的種種問題:過度的期望、缺乏溝通、心理健康的忽視…也許,這就是榮欣用生命給我們上的最後一課,讓我們珍惜身邊的人,關注心理健康,學會傾聽和理解。因為生命可貴,每個人都值得被溫柔以待。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